Wanjia Huang

西南交通大学 软件工程

0%

【书影音】星际穿越

​ 星际穿越这部片子第一次看还是高一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我虽然囫囵吞枣般地接触大量的小说和电影,但还是被星际穿越的镜头语言和情感内核深深震撼。可惜的是,那次观影是在电视上看的,音效及画面与电影院相比大相径庭。

​ 后来便有了二刷及三刷,也都是在电脑和电视上完成的,一直很遗憾没能去电影院看一次星际穿越。所以,在复映消息放出来后,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离家较远的IMAX场观影,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念想。

​ 当电影屏幕呈现泛黄天空下连接着地平线的玉米地,汉斯季默的配乐响起,库珀驾驶着墨绿的皮卡倏倏地碾过玉米杆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诺兰,永远滴神!”

# 01

​ 谈起星际穿越,就不得不谈导演诺兰。诺兰其实算是一个争议蛮大的导演,不管是B乎也好,豆瓣也罢,影迷们对他的评价常常呈现一个两极化的现象。但我个人认为,诺兰是一个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处理的非常出色的导演。他的电影没有爆米花式的无脑,也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文艺范,他习惯将剧情拆分重构,用强大的想象力和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表现能力,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慢慢拆解,让观众抽丝剥茧,最终拼成一幅完成的图案。

​ 不得不说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合我的胃口。当故事随着时间线慢慢推进,脑海中的画面越来越清晰,观影的乐趣也随之迸发出来,最终便会由衷的感叹:“这脑洞也太大了!”
​ 《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都是这一类型的佳作。

# 02

​ 回到故事本身,我觉得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很多,但真正打动我的还是人类在星际航行过程中那种壮阔的孤独感以及背离地球漂泊其他星系仍持有的家园精神。

​ 当我们谈到孤独,难免有一丝伤心,落寞的情绪。但我认为,与其说孤独是一种情绪,不如称之为一种状态。高中时曾读过蒋勋的《孤独六讲》,书中将孤独分为了六种。按照蒋勋的观点,影片中想探讨的是情欲孤独——情感难诉的情欲孤独。

​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人交际,通过与他人进行肢体与语言上的交流,获得信息,或者分享快乐,疏解悲伤。库珀作为一个探索者,他首先需要忍受的是不被理解的孤独。他不能跟女儿点明自己离开的原因,同时也得放弃陪伴女儿成长的机会,因为他认为做父母的需要给予自己的儿女安全感。其次,浩瀚宇宙中进行星际旅程所产生的孤独感也是巨大的,背离人类最原始的家园,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维度,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感。特别是电影中抵达木星旁的虫洞前,汉斯季默的配乐响起,庄严肃穆的管风琴声萦绕在耳边,浩瀚未知的宇宙投影在人的心中,不禁产生一种敬畏感,每次电影进行到这个片段,我都难免毛骨悚然,心头被一股难以言状的情绪包围,很久很久才能缓过来。

​ 观影后的回家路上,我一直想解释这种情绪的起因。而后终于释怀——这是一种共鸣,所有的探索者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体验到的状态:孤独。就像每个高三天气放晴的夜晚,下晚自习后月光洒在回宿舍的路上,周围静得只剩下远处宿舍楼的吵闹声。这种体验是难以言状的。

# 03

​ 作为一部太空题材的科幻片,天体奇观的展示便是影片光鲜的外衣。无论是气体巨人土星美丽的圆环,球状虫洞中被引力透镜扭曲的星云影像,抑或巨大黑洞外旋转的吸积盘如熠熠发光的丝带,以及类地行星上的滔天巨浪和冰云万里凝,无一不让人屏息或惊叹。

​ 虽说是科幻,但影片中的大部分现象还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米勒的星球上因为过于靠近黑洞而在黑洞潮汐力的作用下引发的滔天巨浪。因为黑洞的引力过大而引发的时间变慢(其实这里了解的也不是很多,目前只学了狭义相对论,早些时候看过知乎上的科普贴,就不把自己的理解贴出来误解大家了)。

# 04

​ 其实影评也不是经常写,更多的时候只能称之为随笔。写下来的目的是想将自己接受的输入转为输出,避免成为他人思想的垃圾桶。

​ 总的来说《星际穿越》是我心中的科幻片top3,也是一部引起我共鸣与思考的影片。

​ 科技不断被证伪,人类的情感的共鸣却从未虚假过。

​ 爱和孤独,都是。
​ 2020.8